严老师: 我刚接触静息态数据处理,看了您的在线视频,也下载了ProcessingDemoData示例数据,但是其中没有提供time points的参数。 我的理解是1个TR(包括33Slices)扫描了整个大脑的数据,time points=(总实验时间)/TR,这样的理解对吗? 给出的示例数据文件中,一个被试有240个.dcm文件,不知道这个240和time points之间是否有关联,请指教,谢谢。
YAN Chao-Gan
Wed, 03/14/2012 - 14:57
Permalink
计算公式正确。 240个.dcm,即240个时间点。 有些DICOM数据特殊一点,每一层是一个.dcm,这种情况下转成3D NIFTI,数一下有多少个.img或.nii即可。
taobao2010
Wed, 03/14/2012 - 15:13
非常感谢严老师的指点。 另外,在没有提供Slice Order的情况下,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确定这个参数的设置呢?好像SPM或者Mricro中只能确定Slice Number的值,无法得到Slice Order。请老师指点,谢谢。
Wed, 03/14/2012 - 15:33
这个问题建议同获取数据的扫描机师确认一下。 SPM maillist最近也有一个相关讨论。
Wed, 03/14/2012 - 16:12
好的,谢谢严老师
YAN Chao-Gan
Wed, 03/14/2012 - 14:57
Permalink
Re
计算公式正确。
240个.dcm,即240个时间点。
有些DICOM数据特殊一点,每一层是一个.dcm,这种情况下转成3D NIFTI,数一下有多少个.img或.nii即可。
taobao2010
Wed, 03/14/2012 - 15:13
Permalink
非常感谢严老师的指点。 另外,在没有提供Slice
非常感谢严老师的指点。
另外,在没有提供Slice Order的情况下,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确定这个参数的设置呢?好像SPM或者Mricro中只能确定Slice Number的值,无法得到Slice Order。请老师指点,谢谢。
YAN Chao-Gan
Wed, 03/14/2012 - 15:33
Permalink
Re
这个问题建议同获取数据的扫描机师确认一下。
SPM maillist最近也有一个相关讨论。
taobao2010
Wed, 03/14/2012 - 16:12
Permalink
好的,谢谢严老师
好的,谢谢严老师